找到相关内容120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镇澄对僧肇《物不迁论》的批评

    镇澄对僧肇《物不迁论》的批评 作者:方立天 僧肇,东晋十六国时著名青年佛教哲学家。他才思幽玄,长于抽象思维,解“空”弥深,又精于撰写,曾著《般若无知论》、《不真空论》和《物不迁论》...,因多无新意,则一带而过。 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卷三十一中,澄观有一段对僧肇《物不迁论》的重要解说和评论: “此生此灭,不至余方,同‘不迁’义。而有法体,是生是灭,故非大乘。大乘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170097.html
  • 僧肇“体用相即”思想述论

    僧肇“体用相即”思想述论 余崇生国际佛学研究创刊号(1991.12初版)页69-83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:竺法雅、康法朗;玄学家的支道林、半玄学家的释道安、僧肇以及道生等辈(注1)。他们的某些思想概念可以说与魏晋时期的主流思想----玄学,多少在出发点上是相接近的。如在玄学中所谈到的“道”或“玄”,在...

    余崇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945684.html
  • 刘贵杰:僧肇思想之基础(2)

    分别亦空”[106]。  如能不起心分别,虽整日均在辨析事物,实则,真心未尝有须臾之执,故无心于分别,而分别亦是空。其次,僧肇以为所知(认知对象)与能知(认知能力)乃相对而有,互相缘生,其有言曰:  “...所知之对象不同,既非以能知为缘而生起,亦不能作为事物生起之对象。且般若圣智观照真谛,亦仅洞照而不执取,复不同于普通所谓由认知对象获取认知。  僧肇明示“能知”与“所知”,以及“般若即能知”、“真谛非所知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544308.html
  • 音心不二论——仿僧肇笔意

    音心不二论——仿僧肇笔意  听 禅  [缘起]   本文仿东晋佛教哲学家僧肇(384~414)笔意,而造音心不二论。肇师本长安人,后从鸠摩罗什大师羁留凉土习般若学说,长安与凉土,故皆与本次音乐美学专题雅集有前定因缘。僧肇甚富哲思,撰述宗本义、物不迁、不真空、般若无知、涅槃无名诸论,后人汇集题名为《肇论》行世,入《大正藏》第四十五册,僧肇思想,论法无自性、万法唯识般若性空之理,称为解空第一,本文...

    听 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0870117.html
  • 僧肇“三论”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

    僧肇“三论”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  洪修平  僧肇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哲学理论家,中国化佛教哲学体系的首创者。他传世的著作并不多,一般认为,最能代表他哲学思想的是《不真空论》、《物不迁论》和《般若...熊十力语,见《佛家名相通释》第5页)之说虽未免有些夸张,然这三论的主题到底是什么,它们的思想是否一致等等,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,这却是事实,学术界某些似成定论的见解,也未必就符合僧肇本人的思想。对于在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4467650.html
  • 僧肇的般若学-以动静观与般若智为问题核心

    僧肇的般若学-以动静观与般若智为问题核心  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二年级 周延霖  摘要:  思想总是无法脱离文化脉络,即便是外来的文化思想企图取得在地认同之时,也不得不开展在其地化的工作,本文要处理的是后秦佛学思想家僧肇的佛学思想。就政治发展的历程而言,从东汉末、魏乃至于晋朝都处于纷乱的情势,加上原本被“边缘化”的“异族”入主汉民族的统治范围,汉民族的主流儒学传统正当性也在此时期受到冲击与挑战...

    周延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5956493.html
  • 僧肇思想辩证——《肇论》与道、玄关系的再审查

      僧肇思想辩证——《肇论》与道、玄关系的再审查  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龚隽   中华佛学学报   第十四期(2001.09)   页135-158   ...关于僧肇与中国传统道家和玄学的关系,一直是佛学界有关僧肇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。学术界通行的观点,几乎以“同质化”的观念,把僧肇思想看成道、玄化思想的产物。本文的主要工作,即...

    龚隽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849241.html
  • 僧肇到印顺导师──《肇论》研究史的回顾与检讨

    性空而无碍于缘起的中道精神。僧肇(384-414)《肇论》是三论宗的代表作、中国思想史上第一部有关龙树中观思想的论著。现存的《肇论》,大约成书于南朝梁、陈时,除了〈物不迁论〉、〈不真空论〉、〈般若无知...之《肇论》论。本文以《肇论》之〈物不迁论〉与〈不真空论〉为讨论重点,试图呈现印顺导师透过龙树中观学后对《肇论》提出的观点。  关键词:僧肇;肇论;印顺导师;物不迁论;不真空论  壹、前言  自鸠摩罗什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2442496.html
  • 僧肇对动静问题的辨治──<物不迁论>析义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p246  ﹝提要﹞本论文主要以东晋僧肇《肇论》一书中的《物不迁论...显然。”(<僧肇.维摩经序>);在解经的论方面,最重《大智度论》《中论》《十二门论》《百论》,斥小乘一切有部之说,明无我义,主毕竟空;与生、融、影、睿、严、观、恒、肇等“什门八子”,推动了中国佛学脱离...

    孙长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246123.html
  • 僧肇哲学对生死问题的解决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

    僧肇哲学对生死问题的解决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 李昌舒  摘要: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的出现与当时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。就哲学而言,无论是从玄学的角度,还是从佛学的角度,僧肇佛学都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因此,探讨晋宋之际山水诗与哲学的关系,不能忽视僧肇佛学。首先,我们通过对《不真空论》的解读,理解僧肇所讲之“空”。其次,“空”从理论上成功解决了汉末以来困扰士人的生死问题。最后,生死问题的解决对于...

    李昌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4761402.html